![]()
1、绳索救援架体尺寸:长≥10 米,宽≥8米,高 ≥18 米。
2、主体框架由主立柱及横梁组成:立柱规格包括:340x250x9x12mmH 型钢,横梁规格包括:248x124x5x8mm H 型钢, 200x100x5.5x8H 型钢,材质均为 Q235;架体承载用钢丝绳全部采用直径≥12 毫米不绣钢钢丝绳,材质: 304。地上为 5 层, 一层为地面,二层高度为 3.45 m(室外地坪至二层站台),三层高度为 6.75 m(室外地坪至三层站台), 四层高度为 10.05 m(室外地坪至四层站台),五层高度为 13.35 m(室外地坪至五层平台);
3、个人垂直救援训练区:沿立柱四周距室外地坪高 4.5m 处设置横杆(规格为 248x124x5x8mm H 型钢),横杆上每间隔 500mm 设置锚点,锚点采用不绣钢加长 M16 吊环螺丝。
4、深井救援训练区:架体五层平台中间位置设置竖井口,直径分别为φ600、φ800,可做深井救援训练功能使用。井口设置可锁闭模拟污水井盖。井口上侧设有安全保护锚点。
5、竖梯攀登及救援训练区:外侧设有两个攀爬竖梯训练器材,高度 11m,间距 0.6m,爬梯直通四 层走廊平台,管材规格为φ76x2.5mm 圆管。
6、(倾角、低岩角)滑轮拖拉救援训练区:架体两侧高度为 9.7 m 处设置横梁(规格为 248x124x5x8mm H 型钢),横梁上每间隔 500mm 设置锚点。
7、团队水平训练提升与下放救援训练区:四层高度为 10.05 m(室外地坪至四层站台);跨度 6.1 米、两侧平台纵深 0.85m,平台底部主管设置锚点,可挂锚点训练;
8、锚点与绳结训练区:架体五层平台四周上侧 1.9m 处设置锚点保护杠,外探 600mm。
9、屋顶救援技术救援训练区:塔顶设置坡面顶棚,顶棚后侧为平面,宽度约 3.6m,前侧为破面, 角度为 10°,顶棚边至屋脊顶的垂直高度约为 1.5m,屋顶面积不小于 90 平方米。框架主管为 60*40 矩形管焊接而成,采用 0.5mm 彩钢瓦封闭。塔顶四周设置安全护栏,高度不小于 1.0m,护栏管主料φ 32x2.5 圆管、φ26x2.0 圆管,材质均为 Q235;屋面板为 1.5mm 厚镀锌瓦楞钢板,下铺设 C 型钢檩条, 规格 120*60*20。另 5 层平台设置直梯,可直接通向塔顶。
10、墙面训练区:1)墙面板规格:宽 2.4 米,二、三、四层高均为 3.3 米,墙面板总高度不小于 13.2 米 2)室外地坪到二层窗台木板上沿的高度为 4.25 米(应含 0.05米厚的木板),二层站台距地面 3.45m,第二层窗台至第三层窗台木板为 3.3 米,以上楼层相同。窗口尺寸为宽 1.1 米、高 1.87 米,窗口两侧 距墙边为 0.65m,窗口设有可更换的木质窗台板、窗台木板尺寸为 1100*350mm,厚度 50mm 厚木板;每 层窗台板上沿至本楼层地面高度为 0.8m(含窗台板的高度),突出塔壁 0.05 米。3)墙面板采用 2mm 厚钢板,离地 1 米处设置 50mm 厚木方。
11、重物提升训练区:设施内部设置钢制楼梯,可通向各层训练面,楼梯外宽度 900mm,净宽 780mm, 主支撑钢架采用 120x60x3.0mm 矩形管,梯蹬采用厚 2.5 mm 防滑钢板一次冷弯成形,斜梯扶手采用φ 42x2.5 ㎜圆管,扶手支撑φ26x2.5 ㎜圆管;上述材质均为 Q235。
绳索救援训练设施基础预埋:
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,独立基础,加固做地圈梁,混凝土强度等级 C30,防雷接地,
绳索救援训练设施训练科目:(1)个人竖直救援训练区、(2)竖井救援训练区、(3)竖 梯攀登及救援训练区、(4)(倾角、低岩角)滑轮拖拉救援训练区、(5) 团队水平训练提升与下放救援训练区、(6)锚点与绳结训练区、(8)屋顶救援技术救援训练区、(9)训练学员攀绳、攀爬挂 钩梯、 攻坚技巧悬垂下降、二节三节拉梯、(10)重物提升训练区等科目。
|